资本高歌、技术井喷:2024年度ARAI智能眼镜高光时刻大汇总!
2025-01-11 13:59:06
2024年,科技浪潮依旧高涨,Ray-Ban Meta凭借其在智能眼镜领域的突破性表现,成为全年焦点。
根据国内权威机构预测,自2025年起,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市场稳步增长的大背景下迅速渗透,到2029年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并在2035年突破14亿副。
与此同时,AR与AI的结合为市场带来了更多可能,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和专业AR眼镜企业的竞赛日趋激烈,从轻量化设计到交互方式的飞跃,再到更亲民的定价策略,每一次创新都令人惊艳。
在此背景下,新浪VR对2024年围绕AI眼镜、AR眼镜以及AR+AI眼镜的众多新品及大事件做了系统梳理,帮助大家逐月回顾2024年智能眼镜市场的新品发布和重大事件,并从专业视角为读者呈现这条不断裂变、跃迁的产业进化之路。
4 月 26 日,李未可科技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 AI 眼镜——Meta Lens Chat。起售价 699 元,以轻巧的机身和便捷的 AI 语音交互功能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关注。用户只需轻触镜腿,即可唤醒 AI 语音助手,进行百科问答、学习辅导、英文翻译、语音导航、音乐娱乐等多种操作。
李未可科技此前主要服务于骑行和户外场景,此次快速转型推出亲民价格的 AI 眼镜,展示出对市场风向的灵敏把握。其通过大幅降低价格门槛,让更多用户可以更轻松地体验 AI 助手带来的便捷,也为智能眼镜市场带来了一股普及化的浪潮。
5 月 15 日,华为在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亮相了华为智能眼镜 2 方框太阳镜,定价 2299 元。这款眼镜搭载了 HarmonyOS 4 操作系统,并深度结合华为盘古 AI 大模型,使得“小艺”语音助手具备更多场景化功能,如查询天气、航班信息、日程安排等,为用户的日常出行和工作带来便利。
华为自 2021 年起便投入智能眼镜领域,持续迭代产品设计和功能。华为智能眼镜 2 方框太阳镜在佩戴舒适度、AI 交互和外观设计方面都有大幅提升,并推出钛空、金丝等新款式,力求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5 月 30 日,闪极发布了闪极智能拍摄眼镜 A1(技术预览版),预售特惠价 999 元,预计 11 月 30 日前发货。这款眼镜融合了实时录音录像和多模态 AI 技术,可随时识别用户眼前的物体或文字,并提供翻译、注释等智能化支持。其最大亮点是“回溯模式”,可在开启拍摄前倒带 5~25 分钟,帮助用户不错过重要瞬间。
据悉,闪极科技团队此前专注手机和无人机领域研发,并已积累了海内外百余万核心用户。公司还透露将于 12 月 19 日发布“国内首款量产 AI 拍摄眼镜”,再度引起行业关注。
6 月 30 日,Solos 推出了号称“全球首款支持 GPT-4o”的智能眼镜——AirGo Vision,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售。其内置相机和 AI 识别功能,能够结合 GPT-4o 模型对拍摄画面进行分析并回答用户疑问。AirGo Vision 还预留了与 Google Gemini、Claude 等大模型的整合接口。
Solos 一直深耕智能眼镜领域,推出过 Argon 系列、Helium 系列、AirGo 系列等不同形态产品。AirGo Vision 的发布将其 AI 能力提升至新高度,进一步探索智能眼镜在人机交互中的场景应用。
8 月 8 日,蜂巢科技发布自有品牌“界环”,并带来首款产品——界环 AI 音频眼镜,起售价 699 元。这款眼镜采用 30.9g 轻量化设计,可进行 AI 通知播报、语音聊天、AI 捏人等功能;支持多框架、多配色可选,让用户在日常佩戴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组合。
界环 AI 音频眼镜基于统一 VUI 框架,可在多平台实现一致的语音交互体验,也意味着蜂巢科技在产品开放性和交互系统上持续做出尝试。
10 月,深度技术公司 Emteq Labs 对外宣布将推出一款名为 Sense 的情绪感知智能眼镜。该产品通过非接触式 OCO 传感器和朝下的摄像头传感器,能够实时捕捉用户的面部表情、饮食行为、情绪波动、身体姿态等信息,并利用专有 AI/ML 算法进行数据分析。
Emteq Labs 由著名外科医生兼面部肌肉专家 Charles Nduka 博士于 2015 年创立。近期,新任 CEO Steen Strand 的到任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硬件产品战略,这款具备情绪监测功能的智能眼镜或将拓展更多健康管理与辅助医疗的应用前景。
11 月 13 日,百度正式发布了小度 AI 眼镜,宣称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镜”。其集成了百度文心大模型和 DuerOS 操作系统,可实现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别卡路里、视听翻译等多项功能。官方表示,小度 AI 眼镜将于 2025 年上半年与消费者见面,具体售价尚未公布。
百度在 AI 大模型和语音交互领域具备深厚积累,小度 AI 眼镜的推出或进一步加快百度对“硬件+AI”生态闭环的建设,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沉浸式的使用体验。
11 月 16 日,Looktech 举办发布会,推出融合眼镜、耳机、相机和 AI 功能的全新智能眼镜,预计 12 月初在 Kickstarter 开启众筹,起售价 199 美元。这款眼镜的核心亮点在于 AI 助手 Memo,可进行自然对话、实时翻译与识别物体,还支持对周遭环境的扫描分析,提供全面的导览和信息检索支持。
Looktech 希望通过多合一的硬件形态,主打“一天随身相伴”的全时在线体验,为用户带来便捷与乐趣的双重升级。
11 月 25 日,谷东科技推出了全彩双目光波导分体式 AR 眼镜 Star1(“星彩 1”)及全新 AI 一体机眼镜 Star1S(“星彩 1S”)。其中,Star1S 内置自研全彩双目光波导模组,重量约 90g,搭载多模态 AI 系统,可提供超高亮度的 5 米 90 吋巨幕显示。
与谷东以往更偏向于工业元宇宙的思路不同,这一次的 Star1 系列面向更多泛消费场景,凸显了硬件轻量化、交互便捷化,为市场带来更具可玩性的 AR 产品选择。
2025年1月7日CES大会期间,雷鸟创新举行“Meta,Beyond”发布会,正式发布雷鸟V3 AI拍摄眼镜。雷鸟V3 AI拍摄眼镜是一款引领行业的巅峰之作,搭载猎鹰影像系统、通义千问独家定制大模型、第一代骁龙®AR1旗舰级芯片、定制扬声器等诸多创新技术。
发布会上,雷鸟创新还展示了其在AR光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首个自研光引擎“萤火光引擎”、全球首个可量产的表面浮雕光栅刻蚀光波导“RayNeo 光波导”。雷鸟X3 Pro将搭载上述AR光学显示方案,并在2025年Q2正式上市。
今年 2 月,OPPO 在 MWC 2024 上展示了OPPO Air Glass 3 概念产品。这款 AI 眼镜可通过专属手机 App 接入 AndesGPT 大模型,实现随时随地的智能对话和信息调取。机身仅重约 50 克,延续了轻巧穿戴的设计理念。
OPPO Air Glass 3 搭载两块彩色衍射光波导镜片,峰值亮度超过 1000 尼特。作为概念性产品,它在展示前沿技术的同时,也吸引了大众对“辅助现实”与 AI 结合的更多期待。
雷鸟 X2 Lite 进一步提高了全彩 MicroLED 光波导的视觉清晰度与透光率,兼顾多场景使用需求,为消费者带来身临其境的交互感。
4 月 20 日,Rokid 公布了全新 AR Lite 空间计算套装,其中显示终端眼镜(Rokid Max2)重量仅 75g。相比传统头显的大体积,AR Lite 注重轻便化和高适配度;搭配 Rokid Station2 控制器,可提供“迷你手机”式的触摸交互,帮助用户大幅减少使用门槛。
Rokid 在发布会中也多次强调与苹果 Vision Pro 的对比,希望通过相对更亲民的价格、更舒适的佩戴体验吸引消费者。对于想要尝鲜 AR 但又担心设备臃肿的用户而言,Rokid AR Lite 具备一定吸引力。
5 月份,行者品牌带来了专为骑行爱好者定制的 X-lens AR 骑行镜,配备 MicroOLED 显示屏和 1200nit 入眼亮度,即使在户外强光下也能保持画面清晰。单目镜仅重 10.1g,可明显减轻骑行负担;视场角约 20°,平衡了信息呈现与安全视野。
行者 X-lens 骑行镜于 9 月开售,为自行车运动和户外活动增添了全新交互方式,也延展了 AR 在运动垂直领域的应用价值。
5 月 20 日,雷鸟创新公布了新款 XR 眼镜 雷鸟 Air 2s,定价 2698 元,首发尝鲜价 2399 元。它搭载索尼旗舰级 Micro OLED 屏幕和雷鸟 BirdBath 光引擎,具备高色域、高色准、高色深等显示特性。
同时,雷鸟 Air 2s 采用对称式音频布局,配备 4 颗全频扬声器单元,在观影、娱乐等方面提供更佳沉浸感。整机重量 76 克,可进行 9 挡调节,适配不同脸型。
配合 INAIR Pod 这台口袋大小的空间计算终端,用户可在任意场景实现多屏办公、娱乐等功能。INAIR 计划通过开放 SDK 邀请更多开发者加入,共建 AR+AI 生态。
9 月 5 日,星纪魅族发布首款 BirdBath AR 智能眼镜 StarV View,首发价 2499 元。这款产品针对边缘虚化、发热、佩戴重等痛点进行了优化。并支持 0-600 度近视无镜片调节,减少用户购买定制镜片的成本与繁琐。
StarV View 以高通骁龙 AR 平台为基础,力图在大众消费市场中找到硬件性能与时尚外观的最佳平衡点,体现出星纪魅族在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储备和设计功力。
9 月 17 日,Snap 在 2024 年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推出了第五代 Spectacles AR 眼镜,集成 OpenAI 多模态 AI 模型,为用户带来与现实世界融合的数字化体验。配合 MyAI 聊天机器人,用户可随时获取周围物体、场景的丰富信息,并通过语音或手势指令实现交互。
Snap 同时宣布扩大与 OpenAI 的合作范围,进一步把云端 AI 能力植入穿戴设备,或许会引领社交与 AR 的再次创新。
9 月 25 日,星纪魅族在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升级推出了 StarV Air2,采用光波导显示方案,全机身重量 44g,继续主打“全天候 AI 智能体验”。其自研光波导显示系统 StarVision,结合“蜂鸟Mini II”微显示引擎,可提供峰值亮度高、续航持久的观影或工作场景支持。
与前作相同,StarV Air2 延续了时尚化定位,满足用户日常佩戴与社交搭配的需求。
10 月 28 日,雷鸟创新发布 雷鸟 Air 3 AR 眼镜,首发价 1699 元起。全新孔雀光学引擎和第五代 MicroOLED 屏幕的结合,使 Air 3 在色彩、对比度和清晰度方面大幅提升,并支持三档画质模式,适配不同内容场景。
Air 3 兼容超过千余款终端设备,可通过雷鸟 XR 应用与 AI 深度融合,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AI+AR”带来的娱乐与生产力提升。
11 月 18 日,Rokid 发布新一代 Rokid Glasses AR 眼镜,与暴龙眼镜联名推出多色款式,机身重量仅 49g。该产品整合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多模态大模型,支持 AI 通话、AI 搜索、AI 导航、AI 翻译等功能,可实现全方位的语音交互与信息辅助。
Rokid Glasses 借助多模态 AI 和轻巧设计,试图打造“一天随时在线”的 AR 生态体验,进一步拓展消费级市场的应用边界。
11 月 25 日,谷东科技宣布推出 Star1(星彩 1) 和 Star1S(星彩 1S) 两款产品。Star1 作为分体式 AR+AI 眼镜,重量 80g,可根据不同场景自由搭配 AI 算力模块,并配备 4800 万防抖自动变焦高清相机,帮助用户记录与分析第一视角画面。
谷东在现场强调,Star1 和 Star1S 均面对多元化应用场景,不再局限工业领域,展示了其软硬件综合实力。
11 月 29 日,影目科技将在成都举办 INMO 2024 新品发布会,或将发布 INMO Air 3 和 INMO GO 2。目前官方尚未公布细节,但根据预热海报推测,INMO Air 3 可能继续保持无线一体式设计,采用阵列光波导方案,视场角或许有所提升,并支持多屏显示等功能。
无论是功能性还是使用门槛,INMO 新品都备受业内期待。如果在佩戴舒适度和性能上有所突破,可能成为无线一体化 AR 眼镜又一代表之作。
总结一下:当我们纵观2024全年,就不难发现国内外智能眼镜市场呈现出强劲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趋势。AI、AR、拍摄、轻量化、光学方案多样化等,每家厂商都在尝试不同的切入点,希望抓住可穿戴领域的新风口。
而随着芯片与光学技术的不断成熟,更多“AI+AR”一体化设备将陆续涌现,为用户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这期间,也有更多值得我们回顾的大事件发生。
2024 年伊始,中国 AR 眼镜厂商接连获得巨额融资,让全球行业目光聚焦。
•Rokid 与合肥市政府签署《灵伴智能投资合作协议》,并完成近 5 亿人民币融资,由合肥市政府主导,多家财务及战略投资机构参与。双方将共建元宇宙开发者平台,搭建全球性开发者生态,为 Rokid 在 B 端服务和产研能力方面提供更大助力,致力于在合肥打造 XR 生态圈。
•XREAL 宣布完成新一轮 6000 万美元战略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和扩充光学引擎生产基地,计划自 2025 年起显著提升产能,新引入的战略投资方也将在技术和资源层面全力支持。
资本对 AR 智能眼镜的认可,为 2024 年开了好头,也为此后行业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资金注入,厂商能够更快突破光学显示、芯片等关键技术,提升整体用户体验。
苹果 Vision Pro 于 2 月在美国正式开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排队购买和媒体测评热潮。“空间计算”的概念也迎来再一次风口,许多厂商纷纷将自家头显或 AR 产品贴上“空间计算”的标签。
同时,行业出现 VST(视频透视) 与 OST(光学透视) 两大技术路线之争:
•VST 由摄像头捕捉现实画面后在屏幕上合成,代表产品包括 Vision Pro、Meta Quest Pro、Quest 3 等,但往往价格较高、重量较大。
•OST 则是光学透视,通过半透明镜片叠加虚拟影像,代表产品有 Hololens 2、Magic Leap 2 等;AR 眼镜多采用 OST 方案,更轻便,仅几十克,利于用户长时间佩戴。
AR 眼镜厂商认为,轻薄化、长期佩戴的 OST 路线更有潜力,为“空间计算”带来更广的消费市场。
3 月初,VITURE 在中国召开产品发布会,正式进军国内市场,推出 VITURE One XR 眼镜、One Lite、颈环及相应适配器等。VITURE One XR 眼镜专为游戏与观影用户打造,主打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特性。
同月末,谷东科技 发布了 2024 年首款工业级 5G 双目一体式 AR 智能头盔 H4000。整机约 380g,支持 5G 全频高速网络,首创可外加长短焦镜头设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计,搭载 4800 万像素工业相机与大视场角光学系统,并通过本安级防爆认证。
另外,小米有品上线 MIJIA 智能音频眼镜(悦享版),众筹价 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459 元,进一步亲民化。由此,不少用户开始“尝鲜”科技新品,智能眼镜市场热度渐增。
•李未可科技 则推出了首款 AI 眼镜 Meta Lens Chat(699 元),主打 AI 语音交互,搭载自研 WAKE-AI 大模型,可实现工作日程管理、百科问答、翻译、情感陪伴等多种功能,让 AI 眼镜的潜能进一步被挖掘。
第三方数据显示,Ray-Ban Meta 全球销量破 100 万台,成为全球智能眼镜赛道里程碑式事件。2023 年 9 月,Meta 与雷朋合作发布的这款智能眼镜搭载骁龙 AR1 Gen 1 芯片与 “Hey Meta” 语音助手,支持拍照、视频、音乐、直播及多种 AR 功能。机构预测其 2024 年度销量有望冲击 200 万台甚至更高。
同时,华为推出 华为智能眼镜 2 方框太阳镜;雷鸟创新发布 雷鸟 Air 2s,主打 201 英寸巨幕显示与“躺躺镜”观影体验;XREAL 也带来 XREAL Beam Pro AR 空间计算终端,售价 1299 元。字节跳动被曝 3-5 亿元收购 OWS 旗下品牌 Oladance,或计划推出 AI 眼镜,引发行业讨论。
万有引力宣布其 JX007 芯片流片成功并完成点亮。该芯片采用 TSMC 先进工艺,支持反向透视技术,为 XR 设备提供高保真虚实交互。
万有引力透露已与头部 XR 企业达成合作,助力推进 XR 设备的自然交互。后续 5nm 旗舰芯片也在全力研发中,国产 XR 芯片的快速突破为国内产业注入更多信心。
INMO 影目科技 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由四川发展弘芯基金等投资。成立于 2020 年的影目科技专注无线 AR 眼镜,已获得多家知名机构注资,是国内智能眼镜头部初创企业之一。
同期,Meta CEO 扎克伯格在采访中透露,Meta 正在研发全新一代 AR 眼镜,性能将超越 Ray-Ban 系列,有望颠覆传统眼镜形态,团队已接近展示全息眼镜原型,或为市场带来“颠覆级”产品。
Snap 则计划于 9 月 17 日举办年度合作伙伴峰会,或将发布第五代 Spectacles AR 眼镜, FoV 与续航均有提升。
另一方面,国产品牌 INAIR 推出 INAIR 2 AR 眼镜,首发 2399 元,重量仅 77g,采用索尼 Micro-OLED 屏,支持最高 120Hz 刷新率与双扬声器,定位多屏拓展及多设备兼容。
9 月底,Meta 公布了传闻已久的 AR 眼镜 “Orion” 原型版本。该机采用光波导与全 MicroLED 技术,重量控制在 100g 左右,视场角约 70°,并配备神经腕带实现更自然的无感交互。目前仅面向开发者收集反馈,尚未投放消费者市场。
同期,Meta 与雷朋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 宣布达成 10 年战略合作,合力打造多代智能眼镜。扎克伯格称这是眼镜产业的“历史性转折点”。国内厂商星纪魅族也发布 StarV Air2、StarV View,继续丰富 AR 产品线月:Ray-Ban Meta 畅销,苹果或于 2026 推出 AR 眼镜
EssilorLuxottica 在 Q3 财报电话会上透露,Ray-Ban Meta 系列在欧洲、中东、非洲 60% 以上雷朋门店中为最畅销产品,充分证明消费者对智能眼镜功能的认可。
同时有消息传出,苹果正筹备在 2026 年推出基于 Micro LED 技术的 AR 眼镜,虽尚处于研发阶段,但并未放弃对新一代光学显示的探索。
百度 在 11 月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 小度 AI 眼镜,重量 45g,配备 16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四麦克风阵列和开放式扬声器,可进行卡路里识别、视听翻译、拍照问答等多功能,计划 2025 年上半年上市。
市场消息称 小米 正与歌尔合作筹备 AI 眼镜,或于来年 4 月米粉节期间推出,雷军目标销量 30 万台以上。该新品据传将全面对标 Meta Ray-Ban 系列。
•闪极科技 于 12 月 19 日发布 闪极 AI “拍拍镜”A1,采用索尼 1600 万像素摄像头与紫光展锐 W517 5G 芯片,搭配自研 Loomo OS AI 记忆系统,为用户提供录音、图文及音视频多模态记录与云端同步。
•蜂巢科技旗下界环也推出时尚眼影、腮红款 AI 音频眼镜;另有加南科技等公司相继入局。
“百镜大战”趋势初显,众多企业在硬件形态、技术路线、功能体验上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新品正为 AR/AI 眼镜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 2024 年里,AR/AI 眼镜赛道经历了从年初巨额融资频现,到其它赛道的苹果MR头显正式开售,再到雷朋与 Meta 系列热销、新锐产品快速崛起的一整年跨越式发展。